网上有关“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改自苏轼的《和董传留别》 ,原诗如下: ?
和董传留别?(宋)?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
囊空不办寻春马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
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
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 ,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 ”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注释:
⑴董传:字至和 ,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二人感情深厚 。
⑵粗缯(zēng):粗制的丝织品。大布:古指麻制粗布。《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 ,大帛之冠 。”杜预注:“大布,粗布。”裹:这里指经历。生涯:人生的境遇和其过程 。语本《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⑶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 ,泛指书籍。这里指才华、学识 。气:指人的外在精神气色。华:这里指人气质高雅。
⑷老儒:对年老学子的称呼 。瓠(hù)叶:瓠的叶子,可作菜用。据载,东汉刘昆有学生五百多人 ,每年春秋两度祭祀,常常准备好各种礼仪并用木瓠的叶子作祭祀品。瓠,葫芦 、冬瓜等的总名。
⑸强:勉强 。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踏槐花:旧时考试是在秋天举行,夏季槐花黄的时节正在忙于温书应考 ,故有“槐花黄,举子忙”的谚语。
⑹囊空不办:语出《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 。高帝取屐亲视之 ,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著已三十年 ,贫士竟不办易。’”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寻春马:唐代新科进士有头簪鲜花 ,骑马踏春的习俗。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即写此事。
⑺择婿车:唐代科举风俗,放榜那天 ,新科进士要在曲江宴会,公卿门阀之家常常装饰车马,前来选婿 。这句暗示董传尚未娶妻。
⑻得意:即“春风得意 ”,意谓黄榜得中。
⑼诏黄:诏书 。因诏书是用黄麻纸书写 ,故称。字如鸦:常指乱涂或书法拙劣,这里指诏书上写的黑字。语出唐卢仝《示添丁》“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赏析:此诗称许董传的志向 ,同时预祝他皇榜得中 。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 ,脍炙人口。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一开端 ,就吟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经典地阐释了读书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 。“粗缯大布”,说明董传家贫 ,穿不起一般读书人穿的绫罗绸缎,同时,也说明董传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诗人这样描写董传,不是嘲笑他的贫穷 ,而是真诚地赞美董传宁肯吃得差、穿得差,也要读好书、力求上进的品性。“襄生涯”,形象地把董传的清贫之态描写了出来 。尤其是一个“裹 ”字 ,极其传神,也极有画面感,生动地刻画出穷人家的男儿在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的情况下 ,依然热爱读书的形象。“腹有诗书”,诗人自己热爱读书,对读书的用途自然理解深刻 ,所以,这四个字意在说明一个人的高雅气质来自哪里。“气自华”,原来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读书,能够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华丽气质 。“气 ” ,即“气质”,是一个人由内及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高雅举止。“华”,是一种只能由自身修养而来的气质 ,一种无法复制或模仿别人的高责而华美的仪容仪态仪姿,一种让别人一看到你,就会觉得你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而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这是一种由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高贵气质,这种气质,与金钱和权力没有任何关系 ,完全是你所掌握的知识把你洗练出来的一种儒雅之气。“自 ”是全句的重心所在,它强调华美的气质是由自己修炼而来,是你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它把“腹有诗书”和“气华”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了,使得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同时进步阐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无论一个人多么贫穷,只要他刻苦读书、勤奋学习 ,终将会变得精神熠熠 、气质非凡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赞美董传安贫但追求上进的品质 ,说明董传是一个有高远志向的人 。“厌伴 ”与“强随”相对应,“老儒”和“举子 ”相对应,“烹瓠叶”和“踏槐花”相对应 ,通过这种两两对应的比较,来说明董传一心向上的阳光心理。同时,“烹瓠叶 ”借用《诗经·小雅·瓠叶》的典故 ,更加形象地描绘出董传渴求新知识的愿望。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虽然使用既诙谐又真诚的语言 ,劝慰自己的朋友董传,贫穷并不会影响到你高中皇榜,只要能够进士及第,你不用骑着高头大马 ,一样会被有权有势人家的姑娘相中。“寻春马”,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说明一个人一旦登科 ,即便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 ”,也会很容易就会被人们发现 ,再一次强调读书对于一个贫家子弟的重要性 。“择婿车”借用王定保在《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中记载的唐代进士放榜的当天,公卿家凡是有待嫁女儿的都倾巢而出,满城观看 ,选取佳婿,以此鼓励董传积极进取,同时也描绘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状态 ,人们普遍对读书人认可度较高,整个社会对“科举”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读书人的评价标准就是“进士及第 ”。“眼乱行看”,尽管有些调侃的意味 ,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社会现实。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继续鼓励并预祝董传能够金持题名,让昔日那些认为他家贫而小瞧他的世俗之人看看他扬眉吐气的样子 。最后这两句似乎与开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些许的矛盾,其实 ,无论是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抑或对于某一个体来说,“贫穷”永远是制约其发展的“紧箍咒”。所以 ,诗人也没有脱俗,又对当时的这一社会现象给予了批判。
整首诗语言既朴素又带有一点诙谐;对仗工整,但又极其注重用典;而且 ,用典之巧、之妙,堪称高手中的高手;意蕴含蓄,却深刻描摹出了社会的现实 。足见诗人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而且善于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这正应了那句“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的深刻道理。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汉族 ,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 、词、散文、书 、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 、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和董传留别》。
“最是书香能致远”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诗。全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从来佳人才华横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董传的勉励之情,认为读书能使人远离平庸 ,成就非凡。
关于“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何龙]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cchmdt.com/zshi/202508-1057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何龙”!
希望本篇文章《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最是书香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