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资产的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之间要怎么理解?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资产的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之间要怎么理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用固定资产来给你举例说明
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就是初始入账金额,假设是1000 ,而资产的计税基础,从定义上说有点拗口,你可以认为就是按照税法规定可以未来税前扣除的金额这两个概念 ,都存在一个时点的问题(资产是时点数据)
在购入固定资产的时候,其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都是一样的1000,但是以后计提折旧,假设按照税法规定应该计提100 ,实际上你提了200,这样账面余额还是原来的1000 (账面价值是1000-200),但是基础就变成了1000-100通俗地讲 ,账面余额就是会计上确认的资产成本,而计税基础是税法上承认的资产成本。产生的原因是会计和税法规定不一致。
最简单的就是购买资产,有一部分金额没有合法票据 ,在会计上可以计入资产成本(账面余额),但税法上这部分金额是不被承认的,导致计税基础会低于账面余额 。
补充一下 ,除了原值不同外,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也是两者产生不同的来源,只不过这两项属于时间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什么差异?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 ,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这时候要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大,无法全部税前抵扣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 ,两者之间产生的差额就需要缴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比如一项资的产账面价值为15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万元 ,两者之间的50万差额会增加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因此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账面价值是指按照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计量的企业价值。《国际评估准则》指出,企业的账面价值,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体现的企业全部资产(扣除折旧 、损耗和摊销)与企业全部负债之间的差额 ,与账面资产、净值和股东权益是同义的。
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 。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扩展资料:
计税基础的计算方法:
股东权益合计=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净额 ,即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固定资产-累计。
账面价值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由于个人所得税在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时,一般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取得的销售收入均为含税销售额 。所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 ,必须将含税销售额换算为不含税的销售额后才能计算应纳税额。
提前退休的个人所得税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应纳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百度百科-账面价值
百度百科-计税基础
关于“资产的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之间要怎么理解?”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语芙]投稿,不代表明德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cchmdt.com/zlan/202508-1033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明德号的签约作者“语芙”!
希望本篇文章《资产的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之间要怎么理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明德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资产的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之间要怎么理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资产的账面余额和计税基础之间要怎么理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